1病症概述
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又称“妊娠呕吐”“子病”“病儿”“阻病”等。本病为妊娠早期常见症候之一,临床上症状轻重各异,轻者仅见恶心嗜酸,厌食择食,或晨起偶有呕吐,一般三个月左右即可恢复。症状严重者,米水不下,食入即吐,甚则呕吐黄苦水或夹有血样呕吐物,日久不及时治疗,由于伤阴竭液,易伤胎元。
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以至发生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孕妇生命,称妊娠剧吐,发生率仅为0.35%~0.47%。可参照本病辨治。对于妊娠呕吐及妊娠剧吐,如果不及时纠正,会造成胎儿营养障碍,容易发生胎儿心脏畸形,无脑或脊柱裂等病症。
现代医学妇产科学称本病为“妊娠早期中毒症”。多因妊娠初期,绒毛膜产生大量促性腺激素,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肠平滑肌的兴奋性导致蠕动减慢所致,亦或有因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功能失渊引起的反射性呕吐。
2病理阐述
中医认为妊娠恶阻发生的主要病机是由于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因怀孕以后,月经停闭,血海之血下聚以养胎元,使冲脉之血不足,冲脉之气相对有余。另外冲脉隶属于阳明,附于肝,肝脉挟胃贯膈,如冲脉之气不得下泄,往往上犯于胃,胃失和降而致恶心呕吐等症。
较为常见的主要有两种:脾胃虚弱与肝胃不和。一脾胃虚弱:《景岳全书》云:“凡恶阻多由胃虚气滞,然亦有素本不虚,而忽受胎孕,则冲任上壅,气不下行,故为呕逆等证。”说明恶阻的发病原因总不外脾胃虚弱,和降失司;二肝胃不和: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中就有“此由妇人本虚,平时喜怒不节”一说,认为本病可由情志因素致病,与肝有关。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了恶阻的“木旺克土、肝胆犯胃”理论。
另外因脾虚不运,痰湿内生,冲气挟痰湿上逆而致呕吐;或因脾阳不足,痰饮停滞,孕后经血壅闭,冲气夹痰饮上逆犯胃而呕恶。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认为“妇人元本虚赢,血气不足,肾气又弱,兼当风饮冷太过”,致脾胃虚寒,“心下有痰水”,而形成恶阻。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妊娠剧吐。西医学认为其病因迄今未明,但多数观点认为与妊娠有关。其可能的因素主要有:体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早孕反应发生的时间与胎盘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功能旺盛的时间相吻合。临床发现。孕妇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越高,发生呕吐也越明显。双胎妊娠与葡萄胎患者的HCG明显增高,而发生妊娠剧吐的概率也明显增高;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维生素B6缺乏。另外,妊娠呕吐的发生还与精神因素有关,精神紧张、情绪抑郁,对妊娠恐惧及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的人,都更容易发生妊娠恶阻。
3灸疗辨证
肝胃不和型__妊娠早期恶心呕吐,吐出酸水或苦水,胸胁胀满,嗳气吞酸,喜叹息,头晕或胀,烦渴易怒,口干苦,舌边较红、苔薄黄,脉弦滑而数。
取穴配穴
肝俞、期门、脾俞、章门、胃俞、中脘、足三里、内关、太冲。
①呕吐酸苦水者,加丘墟;
②胸满胁痛者,加阳陵泉;
③头胀而晕者,加百会。
灸法
艾条雀啄灸
药物艾条温和灸
每穴每次施灸5~10分钟,每日灸治1~3次,3~5次为1疗程。
每穴灸5~10分钟,每日灸治1次,3~5次为1疗程。
脾胃虚弱型__妊娠早期恶心呕吐,得食即吐,或呕吐清涎,面色萎黄或伴有浮肿,四肢倦怠,精神疲惫,思睡,或有胃脘或脐周围胀闷不适,口唇、舌质稍淡,舌苔白略腻脉缓滑无力。
取穴配穴
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
①呕吐清涎者,加廉泉、丰隆;
②神疲思睡者,加神门。
灸法
艾炷隔姜灸
艾条温和灸
每穴灸5~7壮,艾炷如半枣核或黄豆大,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
每穴灸5~1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
4.文献摘要
古代灸疗文献1.《千金方》
干呕不止,粥食汤药皆吐,灸间使三十壮。
病人干呕,灸心主曲泽佳。又法灸乳下一寸,三十壮。
吐逆呕不得食,灸心俞百壮。
吐逆不得食,灸巨阙五十壮。
吐逆食不止灸胃脘百壮。
吐逆饮食却出,灸脾募百壮。
2.《针灸集成》
干呕,尺泽、章门、间使、关冲、中渚、隐白、乳下一寸,三壮。
3.《古今医统》
卷七:呕吐,厥阴灸五十壮。
现代灸疗文献1.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妊娠剧吐例陈怀生针灸临床杂志,,17(1):10
治疗方法:取穴: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太冲。①针灸疗法:穴位常规消毒,证属脾胃虚弱者针刺中脘、足三里用补法,针刺太冲、内关用泻法,均温针灸。②穴位注射法:取双侧内关,双侧足三里。穴位常规消毒,选用7号针尖,用5m1注射器,吸入维生素B。注射液4m1共mg,对准以上穴位快递刺入,得气后,回抽无血,缓慢推注。以上操作,每日1次,3天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共治例,显效82例,占82%,有效16例,占16%,无效2例,占2%。总有效率例。
2.穴位艾灸治疗妊娠恶阻30例吴昌宏仲维敏中医外治杂志,,7(5):43
治疗方法:自制艾条(藿香50g研细末,2年以上陈艾叶g揉搓成绒团状,两者混合均匀,用细麻绳或易燃的薄纸卷裹而成),取中脘、内关(双)、足三里(双)、公孙(双),点燃艾条对准选定穴位,距皮肤约1寸左右行温和灸,直至所灸穴位的皮肤潮红为止,每日1次。治疗结果:共治30例患者,经3~5次痊愈者21例,5~7次好转7例,7次治疗无效2例。
Tel:识别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否中科医院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