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白癜风优惠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20415/10616276.html人生礼俗中华向称“礼仪之邦”。数千年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礼仪制度,成为中国人安身立命、行事做人的行为规范和精神支柱,渗透于每个人的言行举止和日常生活之中,是中华民族跻身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礼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长期传承积淀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民族印记和地域特色,是一种依靠道德感化、传统习惯、思维定式、社会舆论以及宗教信仰等约定俗成的精神力量来引导人们自觉恪守的不成文规范,并世代沿袭传承,发挥着法律法规所不具备的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兰州地区的礼仪习俗和全国各地大同小异,由于兰州地处三大高原交会区,多种文化交会于此,久而久之,遂形成了以中华传统礼俗为主,又具有自身地域风情特点的礼仪习俗。求子较为复杂的求子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摘灯笼。灯笼,因其形圆如瓜而俗称“瓜蛋”。“摘灯笼”是在农历正月跑社火的时候,双手端着供盘到旱船前(传说“船姑娘”就是“送子娘娘”)去许愿,并以头发丝拴定一“瓜蛋”,等到社火收场后,将拴定的“瓜蛋”摘下揣在怀里,迅速跑回家,以求来年生子。二是拴孩儿。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庙会期间,没有儿女的夫妇,便到娘娘殿“送子娘娘”的塑像前燃香献供,然后祷告,最后由女方从自己头上拔下缕头发,拴在假山上某个泥塑的“小儿”颈部,是谓“拴孩”。假如来年生儿育女,全家人需牵羊、抱鸡上山还愿。三是兰州人特有的求子方式,那就是到五泉山“摸子洞”祈求生子。摸子洞”也叫做“摸子泉”,是五泉山著名的五眼泉水之一。它位于公园中轴线上文昌宫的东侧,旷观楼的前边。这个泉与众不同的是,它在一个不太深的石洞尽头,向下有一个直径3米左右的水塘,这就是摸子泉了。求子的人要挑个初一、十五好日子最好是每年“四月八浪山节”,或者是端阳节,专程来到清幽秀美的五泉山,向求子洞中供奉的送子观音菩像燃香上贡,然后十分虔诚地俯下身在泉水中摸索。如果摸到石子就预示着要生男孩;如果摸到瓦块就预示着要生女孩,不管怎样,只要能够摸到东西就会千恩万谢、高高兴兴回家等待喜讯。在医学落后的旧时代,这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求子心理,是可以理解的。现在来看,未免幼稚可笑。为此,清末兰州著名乡贤刘尔炘曾为此作过一副对联:“糊糊涂涂将佛脚抱住,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为了保证孕妇生育顺利平安,孕期禁忌大体分为行动和饮食两方面:行动方面:一般来说讲究孕妇足不出户,耳不听邪声,少干体力活,还要同丈夫分开居住;孕妇不许进庙里,也不许看死人入殓;亲友婚礼上孕妇不得进入洞房,也不能在亲友的婚礼上做伴娘;动土盖房及上大梁时,孕妇均要回避。饮食方面:妇女怀孕期间,忌服药物,注重营养。另忌食驴、骡、兔肉,否则,就会延长孕期、难产、婴儿易患豁唇等症,这些显然是无科学依据的说法。婴幼儿保育分娩孕妇分娩时,只能有接生婆在场,生男孩用父裤包裹,生女孩用母裤包裹;孩子出生后,要在产房窗台上压红纸,或在门帘上缝一块红布,提醒人们是“月房”,其他人不得随便进入,以免孩子受到惊吓;孕妇不能进月房,以免踩(采)走产妇的奶水;孩子出生的第三天,女婿要到岳丈家报喜,回来时带些小米,叫“催奶米”;产妇坐月子要喝中药生化汤,吃红糖大枣、小米稀饭等营养丰富、容易消化且易产奶水的食品。洗三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叫“出小月”或“洗三”。这天,家中人用温热清水给孩子洗浴。凡相亲相近的女性,均要前来看望产妇以示关心来时大多携带正中掏了孔的大饼——“圈圈子”,或者两包红糖、一兜襟鸡蛋;临走时,或抱抱孩子,或对产妇叮嘱几句坐月子该注意的事项,就算完成了“出小月”的程序。满月孩子出世第三十天,叫“满月”或“出月”。这天,亲朋好友要携带礼物前来祝贺,产妇的娘家人带的礼物最重,主要带供孩子穿戴的衣物、玩具、饰品。主人要以长寿面招待来宾;来宾依辈分及年龄大小逐个抱一抱孩子,意为“过喜”,顺便将“喜钱”装进孩子衣兜,以示庆贺。挪窝孩子满月后第十天,母子要去娘家住数日,俗称“挪窝儿”。临走时要在婴儿眉心点红,鼻子抹锅黑,谓之避邪。为防止初回娘家孩子水土不服,还要从婆家带些米面,以供回娘家后头几天食用。百天俗称“百禄子”,祈求福、禄、寿之意。婴儿出生百天,要为婴儿剃去胎发,剃下的头发要揉成团,用线拴住挂在婴儿衣领上,以示避邪。新俗则将剃下的胎毛制成胎毛笔保存。多病的婴儿,这一天还要拜认干爹、干妈,祈求平安长寿。抓周抓周孩子一岁生日时,要给孩子过周岁。生日当天,让孩子抓周。由家人在炕桌上摆放算盘、钢笔、铜钱、圈圈子之类的物件,小孩抓什么,就认为小孩将来喜欢什么或能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