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年阴历十二月初八前一两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做腊八粥。去皮的半大玉米粒为主,再加上花生米、黄豆、红小豆等煮一晚上,另外烩一锅臊子汤,放些胡萝卜丁、豆腐丁、蒜苗、葱、菠菜等。第二天早上,把煮好的粥米放入臊子汤里再稍煮一会儿,玉米花生米等谷物的香气和肉汤的香味深深地缠绕在一起,飘过灶台,飘到沉睡的孩子口鼻里,又穿窗出户,整个村庄都笼罩在腊八粥的香甜中。
这几年才知道,吃腊八粥竟然和佛教有关,传说佛祖在这一天突然顿悟得道,走出树林,在小河里洗个凉水澡,上岸,牧羊的女孩给他舍了碗羊奶(也有说牛奶,但牧牛娃好像都由男孩扮演),然后开始传道说佛法。为纪念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时刻,后来僧人把这天定为浴佛节,寺院里都要熬腊八粥,施舍给四面八方进香的信众。这粥非普通粥可比,是功德粥,吃了寺院的腊八粥能消灾能避祸,百病不能侵,孩子考上好大学。
我暗暗奇怪,我们农村人煮的腊八粥里面怎么能放大肉呢?佛教坚决反对食荤腥,荤者(如蒜苗葱)主发散,不利于静心修炼,;腥者生也,佛教讲究众生平等,人怎么能杀害生灵(具体的说是猪)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呢?我们农村过的不是腊八节,或者我们过了几十年假腊八?这可真是罪过啊!民间说过一个腊八(节)长大一岁,我们白白长了几十岁。
古代有一种祭祀活动叫腊祭,会不会就是今天的腊八节,如果是,哪么佛教僧人为什么说腊八是纪念佛祖成道的节日呢?它是不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洋节?
《礼记.郊特牲》里说:腊者,索也。索是什么意思?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索”当“探求、寻找”讲,是“绳索”的引申意。但在这里别当绳子用,是“尽、末尾”的意思。表名的腊祭的时间,在每年末尾举行,因此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习惯称每年最后一个月为腊月,农历十二月即岁尾之月。
东汉末年,应邵的《风俗通义》里说:“腊者,猎也。言田腊取野兽,以祭祀其祖先”。就是说腊本来是打猎的意思,天气转冷,地里农活结束,大家带上弓箭和走狗打野猪野兔和野鸡等,用来祭祀祖先。
打野物就是为祭祀祖先吗?哪打了一大堆野兽祖先亨受不完咋办?再说也没见拿野兔给先人上供的,打野猪野兔野鸡目的不仅是为了祭祀祖先吧?《礼记》里说还要祭祀百神呢,如果打的野猪野兔野鸡还是太多,运气好一天打了几十野货,神仙们亨受不完咋办?看来这个解释也存在不足。
《大戴礼记解诂》这样说:“田猎,......为田除害也”。噢,秋冬季猎杀野猪野兔野鸡等是为了保护庄稼。秋天颗粒归仓后就进入农闲期,古代一年种一料庄稼。此时树叶凋零,槁草衰亡,野兽潜藏的地方容易被人或狗找到,正是打猎除害的好时间。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冬天打猎活动,兼具为农田除害和祭祀祖先神灵的多重功能,后来还兼具军事演练作用。在孝道至高无上的时代,儒家经典更注重腊(腊)祭的教化作用,以至于后人认为腊的目的就是猎取野生动物祭祀祖先神灵。顺便捎带一句,古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是很重视的,不到法定时间不许田猎,小兽怀孕的母兽严禁杀戮,即使危害庄稼的禽兽也不是你想打就能打的。
早期的腊祭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按今天的公历推算,大约在公历1月14日到1月27日之间。戌对应的生肖是狗,大概古人为感谢狗子们助猎禽兽的功劳,选择在狗日祭祀先人,并表示对狗的喜爱和嘉奖。
南朝梁朝(很坳口是吧)宗檩在《荆楚岁时记》里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是历史上最早的将腊祭(腊日)定到十二月初八的史料,距今己有年。可以看出南朝梁时腊祭己由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变成了十二月八日,很显然早在宗懔前就己改了。有多早呢?早到宗懔也不知道啥时改的,反正人们都己习以为常。哪么会是谁改的腊日(腊祭)?
最早可以推到东汉末年的曹操,大家应该很熟悉。为什么说是曹操呢?大家看两个事例。
在曹操之前的古代上巳节是每年三月第一个巳日。巳代表蛇,大概这段时间蛇开始出现在田野,蛇俗称小龙,三月“龙现于野”,古人对它也很敬畏,三月第一个巳日(上巳日)都到水边田野游玩,敬神祓禳。哪时没有万年历也没有新闻联播,很容易记错时间,曹操于是决定移风易俗方便百姓,把上巳节定到三月三这一天。以后不管这天是不是巳日蛇有没有出来,曹丞相说有蛇就有蛇,大家祭祀就是了。
曹操改了上巳节还不过瘾,又下令寒食不准生火做饭,都吃冷饭食,谁家胆敢烟囱冒烟就用法律治谁的罪。以法律保护传统民风民俗倡导节俭思忆祖先大概始于曹操。
《论语》说,殷纣王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应该也有优点的,但是他做的坏事太多,人们就把所有坏事都附会到他身上。因此我们有理由把这一功劳记给曹操,再说从东汉末年到南朝二百年间,也没有其他皇帝或执政者有魄力有政治条件这么做。
哪么为什么定到十二月八日,而不是九日十日二十日呢?因为周代还有腊祭八神的说法,就是祭祀“先啬、猫神、虎神”等八位神灵,这些神咱都不认识,也就不一一列举,合称为“大腊八”。也许这就是把腊日定到十二月初八的原因,以契合八神。
哪么传统腊祭又怎么成为佛教的节日的?我们下来探讨一下释迦牟尼成道过程。
古印度有一种神秘的宗教叫“耆那教(读奇哪)”,教祖叫“大雄”,但自从释迦牟尼叫“大雄”入住“大雄宝殿”以后,知道耆那教大雄的就不多了。耆那教的宗旨就是所有生命平等,信徒必须经过艰苦的修行来压制自己的欲望。在佛教之前,耆那教是印度婆罗门教之外第二大教,据说印度现在还有坚持苦修的耆那僧侣。
年青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是释迦国的王子,法定接班人。但是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抛弃妻儿离国出走。他深受耆那教影响,一个人进入原始森林,一天只吃一粒生米,晚上睡干草堆,把人的欲望降到极低值,近乎归零。经过三年极限修行,衣服破烂不堪,头发胡子比野人还长,摆脱了浮华却没有摆脱欲望和苦恼。看来此路行不通,他离开苦修地,又在一棵大菩提树下静思苦想了七七四十九天,突然明白人生的真理就是“苦、集、灭、道”。
掌握了真理的乔达摩.悉达多在附近小河里洗了一个澡,走出森林开始传授他的学说和教义,一个新的宗教--佛教在这一天诞生了。
印度是一个有历史但不记历史的国家,据说印度历史教材很薄,很多历史时间还是假设推断的,学生很轻松就学完了。而我们中国是一个爱记历史的国家,纵向的历史和横向的社会构成一个光辉的国家,在古代一个文人或官员不了解历史是不可想象的。
佛祖成道日具有划时代意义,必须要隆重纪念,但是中国的典籍没有记载成道的确切时间,印度又没有这方面历史,怎么办?
翻开皇历给佛祖找个好日子成道吧。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过生日,不行;二月二龙王爷开始上班,不行;三月三王母娘娘请天上地下各路神仙座席,不行;五月五屈原投江,不行,六月六崔府神君生日,大宋皇帝安排人拜祭,不行;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结婚纪念日,不行;九月九日都去山上登高避邪家里没人,也不行。再给后翻到十二月年根根,再不定没日子了,就十二月八日吧,也是个好日子。有神占了?管不了哪么多,咱瞎好也得给佛祖安排个日子。就这样腊月初八又成了佛祖成道日,这一天也称浴佛节。
有看官发话了,你这是胡说呢!人家佛祖本来就是这天成佛的。哪咱分析一下,腊八这天北方已入九,到了一年最冷冻时段,身体虚弱几乎不能上岸的乔达磨.悉达多敢在河里洗澡,明显不合常理。也许有人会说,伽耶在亚热带温度比中国北方高,这没错。本人查了一下,当地气温此段时间7℃---23℃,但这是地表温度,不是水温,森林里流动的河水温度不超过15℃吧,身体结实的人都不敢下水。
腊八用动物祭祀祖先神灵很血腥,但中国的神灵喜欢吃高脂肪高蛋白的肉类食物,这和佛教的不杀生戒律相背,佛教为什么要选择腊月初八为法定节假日?也许南宋末年的《梦梁录》里能找到答案,腊月初八庙里施舍粥饭,信众们都会来捐粮钱,以备过年节。
腊八节无疑是古代腊祭的演变,妥妥本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