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们该时不时地审视下自己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每天去车站走的路真的是风景最美又最近的吗?把侧面的头发留长盖住秃掉的头顶真的不是自欺欺人吗?又或者,你坐在马桶上的姿势正确吗?电影《厕所英雄》
知友
Maxine是个圆子(编辑推荐)在《厕神:厕所的文明史》一书中,美国教育学博士朱莉·霍兰认为,文明并非源于文字的发明,由于第一个粪坑的出现,人们才不再到处游走躲避自己的粪便,从而最终定居下来形成古代文明。
厕所的进化从茅坑演变到茅房、厕所、卫生间、洗手间,从无到有,从公有到私有,从单一功能到集生理代谢、卫生调整、休息乃至审美、商业、文化等多功能,厕所革新一步步从文明走向进步。
至年,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24亿)仍然在使用未改善的卫生设施,其中仍有9.46亿人仍然实行露天排便。
世界各地的恶劣的卫生条件导致疾病和环境污染的增加,每年,不良的卫生设施造成万儿童死于腹泻,这是五岁以下儿童发病和死亡率的第二大主要原因,也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主要死因。
电影《厕所英雄》
年联合国儿童发展基金会(UNICEF)提出了「厕所革命」的概念,并和中国国家儿童基金会(NPHCC)合作推动了中国厕所的改造。为改善如厕环境,北京曾经开展过四次公厕革命,而「十三五」期间,北京将组织实施第五次公厕革命,进一步提升公厕服务。
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进步,城市厕所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如今不仅是个人家中,越来越多的公厕和公共场所(商场、餐厅等)中的准公厕也渐渐由蹲厕改为坐便。
在外国人对中国的「坑」接受不能的同时,「蹲」惯了的中国人也对抽水马桶颇有非议。于是民间人才涌现,为了解放天性各出奇招。
蹲坑是中国专利?确实,蹲坑大多存在在亚洲和非洲。西方国家大多是马桶。尽管「马桶」的样子经过N次变革,但早在古罗马时期,厕所就是「坐着」的形式。这种东西方厕所形式的差异,除了归结与东方和西方的两大古代文明外,传说还因有「基因」作祟。古罗马厕所(棍子裹布条是公用「草纸」)亚洲蹲(theAsianSquat)是指亚洲人上厕所的姿势,当然这一姿势也常见于其它场合,例如村口大树下,马路牙子上,桌边小板凳上……《中国合伙人》海报的「亚洲蹲」颇有深意和亚洲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异禀不同,大部分欧美成年人都无法标准的完成「亚洲蹲」。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3.5%的北美人可以摆好这个姿势,其中9%还带着亚洲血统。亚洲人双腿较短,平衡点与欧美人不同,白种人因其特殊的骨骼构造,无法双脚平行蹲稳,且脚跟不离地。但也有研究表明,「亚洲蹲」并不是身体构造造成,而是锻炼而成,就像日本人的跪坐一样。如果从小训练美国人蹲着方便,他们也能做到。蹲坑VS马桶,到底哪一个好?论「打开」方式对排便的影响早在年DigestiveDiseasesandSciences上便刊登过一篇文章,对比三种排便姿势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对比了坐在41cm高的马桶、坐在31cm高的马桶和蹲着三种姿势排便的时长和排便的顺利程度。
结果显示,蹲着排便花费的时间更短。
这是因为蹲着时能使持股直肠肌得到完全放松,肛肠角的角度更大,排便使用的力气较小,排便更顺畅。(emm……手机可能是更大的元凶)其外,坐位时,肛门周围的肌肉会牵拉直肠,使得排便需要更加用力,肛裂和便秘等更容易发生。
但在某些人群中,蹲厕就显得不那么友好。
例如孕妇,虽然短时间的蹲厕可以锻炼孕妇的骨盆肌肉和脚步肌肉,但如果蹲的时间太长,不仅容易脚麻,还可能会挤压到腹中胎儿。另外对于年老体弱的人群,蹲姿对腿部和膝盖压力较大,突然站起而造成体位性低血压,容易发生滑倒、骨折等意外。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又一「高科技」发明应运而生——theSquattyPotty蹲凳。既可以轻松地坐着玩手机,又不用废力拉粑粑。
女士们穿上恨天高效果也是一样一样的哇。
实验为证知乎盐选专栏《肠子的小心思》(知乎会员免费读)
在一位以色列医生多夫·斯科若夫(DovSikirov)的实验中,他要求28名实验对象分别以三种不同的姿势上厕所:
一种是非常普遍的坐便式,另一种是蹲坐在一个特制的迷你马桶上,还有一种是类似于在荒天野地里解决问题的蹲坑式。
斯科若夫医生则负责在旁边卡秒表,以及监督每个实验对象排便完填写一份调查问卷。
实验结果非常明朗:蹲坑式平均耗时50秒,而且实验对象一致认为便便过程很舒爽。相比之下,坐便式如厕平均耗时秒,而且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
(插嘴一句,想象一下坐在一个迷你马桶上,真是可爱屎了!)
电影《厕所英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因为我们的肠道闭合机制不是为坐着上厕所设计的,在坐姿状态下它没法完全打开出舱口。
不管站着还是坐着的时候,肠道外围都有一块肌肉像套索一样包裹着它、向一个方向牵引着它,这就产生了一道弯曲的折痕。
这种类似于弯曲扣锁的机关可以为肛门括约肌减轻不少负担。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花园里浇水用的橡胶管。
浇水的时候突然不出水了,多半是管道的哪个地方打了个结,只要把打结的地方撸直,过不了多久水管就又通了。
还是说回肠子里的弯弯绕吧。
在肛门附近,从降结肠(倒数第二节大肠)到直肠(最后一节大肠)拐了个大弯,这有什么用呢?
这是为了让粪便在拐弯处顿一顿,就像在高速公路的出口处不得不刹车放慢速度一样。
再加上刚才说的肌肉套索,这样不管站着或坐着,肛门括约肌都可以不太费力地就将粪便憋住。
一旦包裹大肠的肌肉放松,折弯就消失了,路障解除,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泻千里。
从原始时期开始,人类就是蹲着大便的,这也是最自然的排便姿势。
也就到18世纪末,坐便器和现代意义的卫生间被发明之后,人类才开始坐着排便。
「因为山顶洞人就是蹲着排便的」,这样的解释对医生来说太不严谨了。谁说因为我们的祖先是这么排便的,就证明蹲着上厕所更利于肌肉放松、排便畅通?
电影《厕所英雄》
于是日本研究人员做了下面这个实验:
他们让实验对象吞下一些荧光试剂,然后用不同的姿势上厕所,同时接受X光照射。
实验结果如下:
一、没错,在蹲坑状态下,肠道确实变得笔直,排便通畅彻底;
二、这世界上还真有这么为科学献身的人,吞下荧光剂不说,居然还能忍受拉荧光粑粑时让人全程X光跟拍!我不得不说,这两点都让人印象深刻。
痔疮和肠道内憩室这样的肠道疾病,还有便秘,似乎只集中爆发于那些习惯用坐便器的国家。
肌肉组织松弛并非罪魁祸首,原因另有所在,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很多人发病的原因是肠道受到的压力过大。
有些人在压力大、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就会绷紧腹肌,有时绷了整整一天自己还对此毫不察觉,痔疮自然不愿意待在压力过大的地方,还是溜到身体外面轻松自在。
同理,肠子内部的组织如果不堪压力也只好向外边跑,于是肠壁上冒出一个个灯泡状的外翻小瘤子,就形成了肠内憩室。
当然,坐便器肯定不是诱发痔疮和结肠憩室的唯一原因,但是在全世界12亿蹲着如厕的人中,确实没发现什么人有憩室,得痔疮的人比例也要小很多。
电影《厕所英雄》
想想看,我们每天优雅地坐在马桶上,用一个对肠道来说特别别扭的姿势、努力用劲把便便挤出去,却也附带着把痔疮、憩室挤了出来,情况糟糕的还得去看医生。
为了看似高大上的马桶放弃蹲坑,这样的代价真的值得吗?
不仅如此,医生们甚至推断,如果在马桶上如厕时经常性地用力过猛,患静脉曲张、中风或在排便时晕厥的可能性也会明显增加。
姿势不对有什么后果?知乎电子书《人人健康》年01期(知乎会员免费读)
坐马桶姿势不对易患病的泌尿外科分析泌尿外科是临床常见科室之一,所涵盖的器官与易患疾病的类型均较多。泌尿外科涵盖的器官,不仅包括肾脏、膀胱、输尿管等,同时也包括尿道、男性生殖系统的输精管等。
临床认为坐马桶姿势不对,或是长时间坐马桶,会使人体的泌尿部位长时间接触马桶内部,或沾染粪便、尿液的飞溅物,使细菌附着在泌尿部位及周围皮肤,如果此时你的免疫力又低下,或者隐私部位存有皮肤破损,病毒或细菌将会进入你的身体,引发各种泌尿系统疾病及皮肤病,如皮藓,或常见的尿道炎,严重者发生睾丸附睾炎等。
再者,性传播疾病与不洁马桶或共用马桶相关;国内有专家指出:「能通过接触传染的皮肤癣、浅表真菌等皮肤病,以及淋病、梅毒等性病,都有可能通过共用马桶而传染。」
另外,坐马桶太久也会导致盆腔充血,患前列腺炎:长时间地坐在马桶上面,会对前列腺腺体造成持续性的压迫,从而引起前列腺腺体的血流不畅,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进而导致前列腺僵死硬化的出现。
当前列腺出现僵死硬化时,前列腺腺体内部的毛细血管就会因为所处环境的改变而遭到破坏,微循环和营养供给出现障碍,腺体失去正常的滋养和维护,抗病力和免疫力出现下降,稍遇外雾刺激就会发生浅表性的炎症,终导致前列腺炎的发生。
坐马桶姿势不对容易引发的其他疾病在现代化社会中,人们的消遣类型日益多样。尤其在上厕所时,不少人在侧厕所中打电话、玩手机等,导致上厕所时间从短短的几分钟,延长到三十分钟以上。
与传统的蹲便器相比,现阶段的马桶能够使人们坐在马桶上厕所,不用担心时间长而腿麻脚麻。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在坐马桶上厕所的时间越来越长。
有研究指出,不正确的坐马桶姿势,容易引发多种疾病。为了明确坐马桶姿势不多,容易引发的疾病,提高人们身体健康水平,对可能会诱发的疾病进行总结。
电影《厕所英雄》
其一,坐马桶姿势不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坐马桶时,通常需要用力屏气,此腹壁肌、膈肌等均会出现强烈的收缩现象,而腹压明显增高,导致血压顺时上升,诱发脑溢血。
其二,坐马桶姿势不对,易引发传染病。
通常来说,公共马桶传染皮肤病的几率并不大。但是,若坐马桶的姿势不对,将皮肤破损的部位接触到公共马桶,将会导致马桶上的病菌从破损皮肤进入体内,导致借助性皮炎、真菌感染等。
其三,坐马桶姿势不对,易引发痔疮。
长时间坐马桶上厕所,会导致下肢血管压力增加,盆腔充血,肛垫下移,极容易引发痔疮。
上厕所的正确姿势根据对人体生理结构的分析,直肠与直肠肌所形成的角度越大,排便通畅性越高。
因而,在坐便姿势中,蹲便姿势的排便率,要明显高于坐便姿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多数家庭或是公共场所,均采用坐便式马桶,主要是其干净且容易清洗。因而,针对坐便式马桶,对其最佳坐便姿势进行分析,实现对各种疾病的预防。
第一,坐便时可脚踩板凳。
在家座便上厕所时,可在马桶旁放置小凳子,上厕所时,将小凳子放置于脚下,使身体与脚之间形成35度的夹角。此种座便姿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腹部压力,从而促使人们顺利排便。
第二,坐便时可腹部唿吸。
在座便上厕所时,可采用腹式唿吸的方法,使用鼻子唿气,在腹部鼓起后瞬间快速的收缩腹部,吸气。此种座便姿势,不仅可促进排便的顺利,同时也能够有效预防座便过程中出现意外。
第三,坐便时可按揉肚脐。
在座便上厕所前,可以顺时针的方向,在肚脐周围画圈、按摩,或是单手握拳,稍微用力捶背,坐下前再次轻轻捶背由此实现对肠道的刺激,促使排便的顺利。
电影《厕所英雄》
上厕所的正确姿势,你学会了吗?
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想法~知乎实验室热门文章意犹未尽?点击下列「关键词」阅读往期精选文章理性购物可能吗猫的报恩
实锤反击性侵
记忆力衰退
必备法律常识
身边的东西说话
国家宝藏
南京大屠杀
看书嗑瓜子
捡便宜
狐臭变态
特别的礼物
龙生九子
离奇谋杀案
战神辛弃疾
躲避柯南
邓丽君唱功
世界大战前储备
小事会送命
有趣的「违法」
职业底线
第二职业
租对象
杀死一个吃货
结婚必要吗
毛主席戳小心心礼物
最大的善良
老了是什么感觉*文末彩蛋*长按扫码进入「知乎实验室」,回复「读书」即可免费领取知乎周刊一本。
让你的朋友也学习一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